以“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主要内涵的沂蒙精神,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山东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奋斗、开拓创新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强大精神力量。沂蒙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深厚、内涵丰富、价值巨大,在产生发展过程中表现出鲜明的时代性、先进性、开放性、实践性。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沂蒙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就要高扬理想信仰旗帜、增强爱党爱国意识、坚定改革创新理念、坚持正确价值取向、始终保持政治本色,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齐鲁大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这里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渊源,也孕育了伟大的沂蒙精神。东夷文化好仁尚德的精神品质,儒家文化、鲁文化的“敦厚重礼”、“仁爱诚信”,齐文化的开放进取、求真务实,催生了齐鲁儿女忠诚厚道、诚实守信、艰苦奋斗、变革图强的精神品质。
伟大时代产生伟大精神,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来推动。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沂蒙精神基础深厚、内涵丰富、价值巨大,在产生发展过程中表现出鲜明的时代性、先进性、开放性、实践性。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沂蒙精神都是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当前,我国发展正站在新的起点上,面对着新形势新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2013年11月24日至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临沂视察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他强调:“山东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传统,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今天抓好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学习、弘扬沂蒙精神,对于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提起“火线桥”,沂蒙老区的人大都知晓。它是1947在孟良崮战役时,由李桂芳等32个沂南妇女用7块门板在汶河上架起的人桥。当时,大约有近一个团的兵力从“火线桥”通过,火速奔赴孟良崮战场。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记者在前不久有幸采访了75岁的李桂芳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