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2025-02-27 浏览量:856发布者:河南红色传承教育培训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着力推进乡村建设。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实施好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
河南作为“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全国标杆,进一步完善乡村建设要素,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已具备交通基础设施的显著优势。2024年我省“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成绩如何?今年我省怎样进一步加快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今后如何将“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与乡村建设相融合,做好“千万工程”的河南样本?
2月26日,在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河南省“实事惠民生 聚力谋出彩”系列第五场新闻发布会上,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江介绍了2024年省重点民生实事“加快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落实情况。
“四个举措”助力超额完成任务
去年新改建农村公路5426公里
一年来,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全面落实“加快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民生实事目标任务,2024年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5426公里,为年度目标5000公里的108.5%;改造危桥727座,实施安防工程2905公里,超额完成既定目标。刘江说:“我省‘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入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成效突出任务名单,农村公路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致富路、幸福路、连心路、振兴路。为此我们主要做了4个方面的工作。”
加快路网提质改造。聚焦服务城乡融合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全省累计投资102.8亿元,以骨干路网提档升级为重点,加快串联乡村主要产业、经济和资源节点的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建制村窄路面拓宽改造或设置错车道,积极推动交通建设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乡镇通三级以上公路的比例达99.3%。
提升安全保障水平。深入开展农村公路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完善了一批警示标志、防护栏、减速带等农村公路安全设施;深入落实省政府农村沟渠连通整治三年行动部署,标准化修复整治县乡村道边沟4500多公里。
完善管养长效体系。建立健全我省农村公路“路长制”运行机制,持续推动养护市场化、专业化,管养站养护、公司养护、群众养护等多元养护模式深入实施,全省农村公路优良路率较上年提升1%以上。
深化路产融合发展。加快“黄河古都、太行云天、生态伏牛、红色大别”四大一号旅游公路建设,深化交旅融合发展。探索推进“农村公路+特色产业”新模式,助力产业集聚发展。
“五个着力”加快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
今年省委、省政府继续把农村公路建设纳入省民生实事,为扎实推进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我省在加快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方面有何具体举措?
“我们聚焦省委书记刘宁提出的‘四高四争先’,启动实施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今年将重点做好‘五个着力’。”会上,省交通事业发展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梁永兵说。
着力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以乡镇通二级路、窄路拓宽和省际出口路建设为重点,加快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5000公里以上,串联乡村主要产业节点、资源节点和经济节点。
着力增强设施防护能力。持续推进安全设施精细化提升行动和“千灯万带”示范工程,加快危旧桥梁、隧道排查整治,改造危桥不少于300座,确保存量危桥“清零”。
着力健全管理养护机制。完善“路长制”长效运行机制,推动县级人民政府主体责任落实。持续推进农村公路“一路一档”试点建设,确保具备条件的农村公路,自动化检测全覆盖。
着力推动路衍经济发展。加快全省旅游公路建设,进一步完善驿站、房车营地、充电桩等服务设施,积极拓展旅游公路功能,助力“经济通道”迈向“通道经济”。
着力强化发展要素保障。以“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探索建立“建管养运”融合协调发展资金保障机制,严格国省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完善奖惩机制,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公路+花样产业”让农村公路成百姓家门口的致富路
唱响“公路+”,我省加快乡村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建设,持续深化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服务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更多交通力量。
“旅游公路串珠成链,连通绿水青山。一方面,我省深入实施交旅融合,打造特色旅游路。林州林石路、兰考兰赵线、鲁山环湖路先后入选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鹤壁‘风车天路’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会上,省交通运输厅综合规划处处长杨朝晖介绍,省政府出台“旅游公路网规划和实施意见”,聚焦旅游资源多、聚集程度高的“一河三山”,加快建设“黄河古都、太行云天、生态伏牛、红色大别”四大一号旅游公路,促进高速、干线、农村路网连通提升,实现“快进慢游深体验”。
“另一方面,为支撑引领产业发展,打造富民振兴路,我省统筹农村公路发展和城乡产业布局,推动农村公路和经营性项目一体化开发,高标准串联县乡主要产业和经济节点,着力推动延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有效助力产业集聚发展。”杨朝晖说。
“以路带产、以路兴产”。南阳月季、艾草等特色资源做成大产业,兰考徐场村的古筝古琴远销海内外,促进形成了民权县“冷谷”、鄢陵县“花都”、睢县“鞋都”等一批县域产业标识,开创了产业因路而兴、乡村因路而美、农民因路而富的新局面。
济源市、鲁山县、栾川县入选全国“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平顶山叶县辛常线、济源市南山产业旅游路、洛阳栾川线北部旅游环线入选全国“四好农村路”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交通先行撬动乡村全面振兴。实践表明,当农村公路建设突破单纯交通功能,把交通优势转化为和美乡村建设的综合动能,通过“道路主动脉”激活“乡村毛细血管”,将形成“修一条公路、兴一批产业、美一片乡村、富一方百姓”的乘数效应,打造出具有中原特色的乡村振兴样板!
文章来源: 河南日报农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