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2020-11-19 浏览量:1921发布者:来源于网络
在我党历史上,“党性”这一概念最早出自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被誉为党的建设方面的经典文献。它第一次回答了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为什么以及怎样增强党性原则和党性修养的问题。
书中指出:“为了党的、无产阶级的、民族解放和人类解放的事业,能够毫不犹豫地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党性’或‘党的观念’、‘组织观念’的一种表现。”这里将党性从组织层面进行了分析,表明了党性就是个人利益服从组织利益的一种外在表现。
1945年4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指出:“党性是共同的性质、普遍的性质,全党每一个人都有的性质。”并且强调:“我们要使许多自觉的个性集中起来,对一定的问题、一定的事情采取一致的行动、一致的意见,有统一的意志,这是我们的党性所要求的。”这一论述从个人与组织、个性与党性的关系上,进一步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及其要求。
中国共产党的党性,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阶级性、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集中体现。一方面,它表现在党组织整体上,集中于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奋斗目标、组织原则、优良作风等方面;另一方面,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党性还具体体现在每一个党员的政治立场、思想观点、理想信念、道德操守、工作作风、纪律观念和工作实践等方面。
1941年1月,中共中央明确要求加强“全党特别是军队中干部与党员的党性教育与党性学习”。此后,“党性教育”这一概念经常出现在党的文件和领导人的讲话之中。《中国教育百科全书》认为,“党性教育”指的是“用无产阶级的优良特性、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作风对每个党员进行本质的改造”。
从内容上看,狭义上的“党性教育”是指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理想信念、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历史传统、优良作风等方面的教育;广义上的“党性教育”则还包括道德品行、法治思维、反腐倡廉等方面的教育。从形式上看,狭义上的“党性教育”主要是指与上述内容相关的集中辅导授课;而广义上的“党性教育”,既包括有组织的集中教育,也包括日常的党员个人教育。
作为党员,要把加强党性教育作为毕生的追求去努力、作为终身的任务去坚持,通过经常性学习教育,不断入脑入心,促使自身信仰更加坚定、党性更加纯粹,实现修养增强、思想升华、境界提高。首先,要尊崇党章、学好党章、贯彻党章。党章是共产党员的行动指南。每一名党员都应该把学习党章作为锤炼党性的必修课,在学深悟透中强化党章意识,以党章规定严格要求自己。其次,要严守党规党纪。党员干部要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到不该做的不做、不该拿的不拿、不该去的不去,从内心深处守住底线、筑牢防线、不越红线,始终把守纪律、讲规矩挺在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