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2019-04-03 浏览量:5124发布者:党史纵览
1888年,王换于出生在沂南县岸堤镇圈里村一户贫穷的王姓家庭里,因为是女孩,重男轻女的父母一直懒得给她取名字。她19岁那年,父母在收了两斗谷子的“彩礼”后,将她嫁到马牧池乡东辛庄一个姓于的人家。自此,她便被当地人按本地习俗称为于王氏。
抗战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引导下,沂蒙山区各地掀起了抗日热潮。于王氏因性格直爽,办事干练,思想先进,逐步被当地党组织培养成了抗日积极分子。1938年11月,50岁的于王氏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填写党员名册时,党组织作了难,总不能发展一个无名氏做党员吧。一个干部在询问了她的经历后,说:“你是夫家用两斗谷子换来的,干脆就叫王换于吧。”
入党后的王换于更加积极,不久被选举为村妇救会会长和艾山乡副乡长。在她的影响带动下,其大儿媳张淑贞和长子于学翠、次子于学荣先后入党,她家成了著名的抗日“堡垒户”。
1939年6月29日,中共山东分局和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徐向前、政委朱瑞等率领机关人员,转战来到东辛庄。因为这里“三面环水水连山”,日军三番五次经过这里,却都不敢在村子里驻扎。但是共产党人不怕,只要依靠群众,绝处也能求生。徐向前和朱瑞毅然在这里安营扎寨,指挥抗战,并将“帅帐”安在了王换于家。
此后,八路军一一五师、山东纵队、省战工会(省政府前身)、鲁中区党委、省妇救会、大众日报、北海银行和姊妹剧团等机关曾先后住过王换于家,山东党政军的其他领导人罗荣桓、萧华、郭洪涛、黎玉、张经武、马保三和高克亭等也都曾住过她家。
徐向前他们不仅带来了指挥山东抗战的首脑机关,还提溜了27个(后来增加到41个)小“跟屁虫”——抗战将士的儿女们,这些孩子由徐向前的夫人黄杰等照料。他们最大的七八岁,最小的出生才3天,其中还包括罗荣桓的女儿罗琳、徐向前的女儿小何(乳名)等孩子。这些孩子长期跟随部队转战奔波,生长环境十分恶劣,再加上大人们都吃不饱,也没有多少奶水喂孩子,因此许多孩子的体质很差,大都发育不良,个个黑瘦黑瘦的。
王换于看了很心疼。1939年9月底的一天,她找了个时间,向徐向前提议道:“这些孩子整天跟着你们不是办法,大人们整天忙着打鬼子,哪有时间照顾他们?我看不如成立一个托儿所,将孩子们分散到各个可靠的群众家中代养,这样孩子们能有个好照应,首长们也能专下心来打仗!再说,遇到鬼子来‘扫荡’,也便于孩子在各家各户隐蔽。”
徐向前一听,非常高兴,说:“我们也都有这个想法,只是怕给群众增加负担。再说,一下安置这么多孩子,可不是说着玩的,让谁去做这项工作呢?”
王换于说:“这个地方三村五里我都熟,谁家适合养小孩我最清楚,首长如果信得过我,就将孩子们交给我吧!”
徐向前被她逗笑了,说:“我们都住在你家里,还能信不过你吗?只是……”说到这儿,他收敛了笑容,停顿了一下,动情地说,“又要给你和群众添麻烦了!”
“麻烦什么?照料好孩子也是为了抗战!”王换于拍了拍胸脯。
1939年10月,东辛庄抗日战时托儿所正式成立,王换于任负责人。从此,她在做好其他抗日工作的同时,又挑起了抚养和照顾抗战将士子女的重担。
为了完成这项任务,王换于便挨村挨户打听,谁家的孩子夭亡了,就动员做母亲的不要把奶水退回去,把需要哺乳的孩子们给她抚养,稍大一点的孩子则送到可靠的人家照料。她在发动群众的同时,自己以身作则,主动安排长媳张淑贞和次媳陈洪良承担抚养罗荣桓的女儿罗琳,徐向前的女儿小何,胡奇才的儿子胡鲁克、胡鲁生,陈沂、马楠夫妇的女儿陈小聪等7个孩子。在她们的感染和带动下,5天不到,机关27个孩子就全被她安排好了。
河南红色传承教育咨询研究院,是一所面向全国开展的革命传统教育培训,增强党性党纪,引导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树立理想信念、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葆革命本色的专业红色教育培训机构。联系电话:13303715399
相关阅读推荐: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 责任编辑:红色教育03
版权所有http://www.hsccjy.com(河南红色传承教育培训中心)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