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首页

河南红色传承教育培训中心

专注于红色教育/党性教育/乡村振兴/企业考察/研学旅行

热门搜索

领导关怀

贺“龙”降“雨”——贺龙师长来视察部队,南泥湾降了三场“及时雨”

2019-03-12 浏览量:2759发布者:陕西省南泥湾精神研究会

1942年4月8日,那时我在717团政治处工作,王震旅长从延安打来电话,贺龙师长要来视察部队

那些天,有关贺师长的传说、故事,也成了人们的议论中心。一天,我们正在地里干活,一个战士仰视着蔚蓝蔚蓝的天空高兴地说:“这天要下雨了,咱们的庄稼有希望了。”另一个战士说:“天晴得净净的,能下得雨来?”“你不知道师长要来?龙来了,还能不带雨?”这一说大家都会心地笑了?似乎他说的是真的。许多红军老战士也津津乐道地说:在十年内战中,贺胡子在那里指挥作战,那里保险有雨下……

这些传说未免神奇。但贺龙师长这次视察,的确在南泥湾这块肥沃的土地上降了三场“及时雨”,滋润了部队生产建设之田,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笑语欢歌

4月15日,贺龙师长在王震旅长的陪同下,骑马由延安来到我团驻防地——临镇。他,身披黑色大氅,口里衔着大烟斗,那浓黑整齐的八字胡,那劲挺的精神风貌,那满面的笑容,那老远就下马同军民握手的情景,一举一动都是那样令人敬服。

“咦!那些人是干啥的?还有女的。”“胡琴、梆子、锣鼓……嘿!是演戏的。”“喂!师长给咱们带来了演戏的!”几个战士高兴地大叫起来。

不错。贺师长带来的是120师“战斗评剧社”。在他视察的四天时间里,“评剧社”慰问演出三场。《清风寨》、《睢都关》、《黄金台》等精彩节目,给了指战员们多少欢乐啊!他指示说:生活环境越是艰苦,越是要重视文化娱乐生活,要让部队经常听到欢歌,要经常听到干部战士的笑语。

“欢歌”、“笑语”,这凝聚着多么深厚的爱兵之情!对我们又是多么大的鞭策。开进南泥湾,在部队的物质生活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各级领导是十分重视文化娱乐活动的。团成立两个戏剧组。一个专门演评剧(京剧),一个以演现代戏为主。服装、道具除战斗中缴获一部分,都是自制的。每逢新年、春节、重要节日,或欢迎、欢送什么人时都有戏看。新戏是根据当时的形势任务自编自演的,多用秧歌、郿鄠、话剧等形式表演。记得反映军民关系的有《治病》、《难民》、《李老汉劳军》等节目;反映部队生活的有《丰衣足食》、《运盐》等;反映敌后生活的有《唱敌后》等节目。1941年第一季度,就演出七场,25个节目。这些节目虽然十分粗糙,但因为它反映了现实生活,很受部队欢迎。延安的民众剧团、旅的奋斗剧社等文艺团体,也常来部队演出,有时还有电影看,每年都能看上不少文艺节目。

找到差距,明确了努力方向.全团上下齐动手,因陋就简,丰实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团政治处在临镇街上办了一个“文化俱乐部”,里面有土造的象棋、扑克、胡琴等娱乐用品。除团的两个戏剧组外,各营和团直属单位也都组织了戏剧组,评剧、晋剧、秦腔、河北梆子、郿鄠、秧歌、话剧等,轮流为部队巡回演出。每年春节是文娱活动的高潮,大街路口上用松柏扎上彩门,机关、连队的门口,贴上了大红对联,挂上灯笼,装饰一新。团里组织文艺晚会,除各营和团直属单位演出种类多样的戏剧外,在大操场,还举行两三天的军民同乐大会。有旱船、高跷、狮子、秧歌等,整日里锣鼓喧天,欢声不绝。另外,团、营还组织拜年队,带上纸扎的各种花灯,到各村去表演节目,给群众拜年。地方政府和群众也组织秧歌队来部队回拜,你来我往十分热闹。

团还成立了篮球队、排球队等业余体育组织,经常下去为部队做表演比赛。1944年“九一”国际青年节,联防军在延安行运动会,我们团代表队获得田径、篮球、排球三项冠军和军事表演亚军,总分第一名。

活长城不怕死长城

4月18日这天,指战员们比往常起得更早,擦枪、备马、整装……仿佛要参加一次重要的战斗。

“嘀嘀……嗒嗒……”军号齐鸣,高昂雄壮。“咔!咔!咔!……”过来了!那斜托的一支支步枪,那高举着的一挺挺重机枪,那一起一落的整齐步伐;“唰!唰!唰!……”那一列接—列、一排连一排的战士行着注目礼,从检阅台前走过,从贺师长、王旅长炯炯的目光下走过。那一往无前的气势,使我联想到铁的洪流,钢的长城。贺师长“唰”地一个举手礼,腰板笔直,目光平视,魁梧挺直,身躯没有半点摇晃!显示出一个军人的英武和豪迈,将军的自信和威严。

“卧倒!”“哗”地如一道天然屏障突然从地面上消失,口令对它们的作用令人吃惊。这是旅骑兵大队指战员同“无言战友”——战马在做表演。

“杀!杀!……”对刺、劈刺。龙腾虎跃,刀光剑影,令入眼花缭乱。

“嗖!嗖!嗖!”三十名投弹手各显奇功,排长齐巨洲差点把训练手榴弹投到人家房顶上。

我被这些精彩的表演陶醉了。呼呼疾飞的手榴弹,使我想起了王旅长常引用伏罗希洛夫的一句话:“手榴弹是荷包里的大炮。”这一大批“贺龙投弹手”,不正是在他亲自组织部队开展“贺龙投弹手”运动中涌现出来的吗?

贺师长看到这些,习惯地捋了捋那威严的八字胡?眯眼微笑,频频点头,这,包含着多少信任和希望!

检阅结束了。

“同志们,上次和大家见面,是在晋西北前线,这次是在边区前线。说来令人痛心。顽固派放着日本侵略者不打,却花几百万元,派几十万大军,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碉堡林立,象修了一座长城似的来包围边区,妄图困死、饿死我们。你们是中央、毛主席的警卫部队,你们是一座活的长城。活长城不怕泥土石头修成的死长城!”

“哗——”暴风雨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国民党反动派不卖给我们一斤粮、一寸布,每人每天只有七分钱伙食费,一年只发一套衣服,晚上没有灯光照明就开“黑会”,蓖麻叶当烟吸,桦树皮开药方……

在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下,百分之九十的干部战士上山,一面打仗,一面开荒种地,连公务员也一律离开首长去办“纺织厂”。家属委员会组织起女同志纺线。集中饲养员和牲口,到几百里外去驮盐。年大体弱的同志组成“老年队”,从事手工业和副业生产,每一伙食单位派出3~5人的木工组,到深山老林安家,为连队做小农具,锯木板出售,筹集生产资金……三个多月时间,许多同志使用的三斤多重的镢头,就磨去了一大截。镢把上留下了深深的十个指印,手上的肉茧连成片……搞大生产的第一年——1941年,全团每人开荒地6亩,共生产粮食1140石,养猪580头……

师长又接着讲下去:“今天,我检阅了你们的分列式,这是内战结束后第一次看到。你们7团是9旅的老大哥,9旅无论在红军时代,在抗日前线,都建立了许多光辉战绩……你们一方面不要埋没自己的功绩,一方面也不能骄傲自满……”

“同志们!”王旅长接着也讲了话,“……在毛主席、朱总司令的旗帜下,我们是贺龙直接领导的部队……贺龙是举世闻名的英雄,我们要在他的领导之下,完成保卫党中央、建设南泥湾的光荣任务,敌人来了就打仗,敌人不来就生产、学习。”

“决不骄傲自满,誓死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完成建设南泥湾的光荣任务!”“坚决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口号声此起彼伏,震天价响,从每个战士的心里发出,向四面八方飞去。

干部都要变成知识分子

4月19日,贺师长给全团排以上干部作形势和任务报告,他没有讲稿,也不翻本子,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妙趣横生,一口气讲了两个多小时。从天下大事讲到部队工作,许多数目字记得清清楚楚,记忆力令人吃惊。

特别使我难忘的是,他号召全体干部都要变成知识分子。给大家讲了许多没有文化就带不好兵,打不好仗;没有知识,将来就适应不了新中国建设需要的道理。还详细检查了几个同志的学习笔记本。

那时部队各级首长十分重视文化教育工作,在教育训练上提出了“整军经武,变军营为学校”的口号,大力开展识字运动,消灭文盲。许多同志利用休息时间砍柴卖钱买灯油,每天晚上迟睡半个小时写当天的日记。许多干部刚学会写日记,刚能读团的油印小报,就踊跃参加通讯报道工作。3连指导员郝丁臣、副指导员朱自立,在半年时间里,就分别写了29篇和37篇稿件。

4月20日,师长请司令部、政治处的同志吃早饭。他叫我团晏福生政委把到场干部的姓名、职务,一一介绍给他。再一次语重心长地提到干部“知识化”的问题,并期望我们机关干部要多做些这方面的工作,给部队带个好头。我端着饭碗,慢慢地嚼着,细细地品味着师长的话,暗暗地表示:师长啊,请放心,我们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

早饭后,师长要回延安了,我们请他题词留念。他拿起笔,一挥而就,写下了“铁的七团”四个大字。这对全团指战员是多么崇高的奖赏啊!

今天,每当我翻阅当年的日记,看着贺龙同志当年留下的淖迹,眼前就又出现了他当年视察部队的情景……我的手颤抖了,眼圈湿润了。此时此刻我居然也相信起贺龙是“龙”的传说来。竟觉得屋外有“滴挞”的雨声——

贺老总啊,您永远活在战士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