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首页

河南红色传承教育培训中心

专注于红色教育/党性教育/乡村振兴/企业考察/研学旅行

热门搜索

精神解读

论红旗渠精神

2019-01-28 浏览量:6293发布者:李子祥

        红旗渠精神是林州(原林县)人民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孕育形成的,它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和人民群众团结一致、共克时艰的精神象征。 
  林州市地处河南、河北、山西三省交界处的太行山区。在历史上,这里交通闭塞,水源奇缺。为解决缺水问题,林州人民在20世纪60年代苦战10年,以勇于担当的大无畏精神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一条绵延三千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伟大的实践孕育着伟大的精神,林州人民重新安排河山的伟大壮举铸就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新形势下,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对于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自力更生。20世纪60年代,全国正处于严重的自然灾害时期,物资十分匮乏,人民缺吃少穿,生活极其困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红旗渠工程上马了。当时机械化程度不高,物料、设备、资金、运输设备等都很紧张。林州人民通过发扬自力更生精神、立足自身条件解决实际困难,苦干加巧干,大搞发明创造。没有吊车、水平仪设备,民工们就根据制造原理创造出土吊车、土水平仪,一锤一钎、荡纤炸石、抬筐推车等等都是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创造条件、逐渐摸索出来的。林州人民的自力更生体现在精神上不向困难低头,物质上不向国家伸手,依靠自身力量,克服艰难险阻。 
  艰苦创业。红旗渠工程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展起来的,从领导到民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心全意搞建设。渠上人吃苦耐劳,精打细算,修旧利废,一物多用,从不浪费,形成了民工们常说的“老抠精神”。工地上没有盖过一间新房子,施工期间,民工们住山崖、石洞、石庵,打土窑、搭席棚,整年风餐露宿,披星戴月,却没人喊苦喊累,其战天斗地的勇气和力量丝毫没有被磨灭。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在帐篷里遥控指挥,而是每天在渠线上检查工程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他们和民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商量。林州人民的艰苦创业体现在宁愿苦干不愿苦熬,宁愿创业不愿守成。 
  团结协作。为了修建红旗渠,全县15个公社成立了数百个大队,10万建筑大军开赴太行山。各公社之间在吃住、物资方面互相帮忙解决,队与队之间在工程、技术上互相协作援助,展现了大集体、大团结的精神面貌。修渠是向大自然开战的大举措,当时渠上被称作前方,机关、厂矿、农村被当作后方,后方各部门、各单位、各行业前往第一线提供后勤服务,为前方提供了最大的力量支持。此外,无论红旗渠水是否最终到达该地方,收益早或者收益迟,群众们都毫无怨言,积极参与,出人出力,目的就是解决当地的缺水之苦。林州人民的团结协作体现在各社各队、各行各业的通力合作、相互支援。 
  无私奉献。在红旗渠的建设过程中,民工们以忘我的精神冲锋陷阵、奋勇争先,哪里艰苦就到哪里,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英雄人物和劳动模范,其中还包括一支支铁姑娘突击队。只要家里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情,他们一般都不回家;遇到小病小痛,依然不下战场,常年累月战斗在红旗渠上;面对危险,从不后退,共有81位党员和群众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民工们在当时缺乏完善的保障设施的情况下从百米高的山顶上腰系绳索凌空开凿除险,充分展现了当地人民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的精神。后方群众更是倾其所有,将家里的鞋、手套、工具等都带到红旗渠上以支援建设;在本来就不富裕的情况下,大家省吃俭用,为渠上筹集粮食,切实做到了前方有求,后方必应。林州人民的无私奉献体现在为造福子孙后代、改变林州面貌不惧艰苦、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等方面。 
  红旗渠是一座不朽的丰碑。它是勤劳勇敢的林州人民在共和国最困难的时期依靠双手修成的人工天河。红旗渠的建成解决了数十万群众的生活用水问题,使全市70%的农田得到了灌溉,彻底结束了十年九旱、吃水贵如油的历史,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创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又一人间奇迹。红旗渠通水50年来,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还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其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绿色旅游功能、品牌功能日益凸显。 
  红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恒的旗帜。它是英雄的林州人民用智慧和力量创造的精神财富,引领着林州人民谱写了“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创业四部曲。红旗渠精神弥足珍贵,不仅是我们党带领人民群众克服困难、成就伟业的生动体现,而且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体现和重要组成部分。红旗渠精神的立足点是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灵魂是敢想敢干、实事求是,实质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红旗渠精神是践行党的宗旨、坚持群众路线的时代典范,是集体梦与个人梦的统一。新时期,我们应根据时代的发展,结合新的实践,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不断将其发扬光大,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汇聚正能量。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相关阅读推荐:

中共中央印发《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1

中共中央印发《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

关于印发《中央和国家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的通知

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发布(附全名单)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 责任编辑:红色教育03

版权所有http://www.hsccjy.com(河南红色传承教育培训中心)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