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焦裕禄的心里,装着全体党员和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1966年2月7日,新华社播发穆青和冯健、周原合作采写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动人的事迹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电波、随着一份份报纸传遍大江南北,一个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共产党员形象,鲜活地矗立于天地之间,铭刻在人民心中。 |
焦裕禄(左四)与苏联专家检查机床设备(资料图片) “焦裕禄的心里,装着全体党员和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1966年2月7日,新华社播发穆青和冯健、周原合作采写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动人的事迹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电波、随着一份份报纸传遍大江南北,一个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共产党员形象,鲜活地矗立于天地之间,铭刻在人民心中。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兰考,诵读了自己填词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把人们的思绪带回到半个世纪前。 50余年间,焦裕禄的名字响彻神州大地,不论是计划经济时代,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不论是改革开放初期,还是新世纪、新时代;不论是洛阳、兰考、开封,还是淄博、宿迁、大连,焦裕禄精神跨越时空,代代相传,历久弥新,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五省六市媒体联袂行动 推出“沿着焦裕禄的足迹”大型系列报道 2014年5月14日,是焦裕禄逝世50周年纪念日。 为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的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和道德情操,推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河南《汴梁晚报》《洛阳日报》《洛阳晚报》、山东《淄博晚报》、江苏《宿迁晚报》、黑龙江《新晚报》、辽宁《大连晚报》等五省六市多家媒体决定联合推出“沿着焦裕禄的足迹”大型系列报道。 为什么是这六个城市的媒体?原来,这六个城市如果连成线,就组成了焦裕禄当年生活、工作、学习的一条轨迹—— 从山东淄博辗转江苏宿迁,再到河南的尉氏和洛阳,然后北上黑龙江哈尔滨、辽宁大连学习进修,最后焦裕禄来到兰考,带病与“三害”作斗争,最终将生命奉献给了这方热土。 焦裕禄用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焦裕禄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6家媒体记者联手,历时半个月,沿着焦裕禄生活、工作、学习的足迹,深入采访焦裕禄的感人事迹,感受焦裕禄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力争用“沿着焦裕禄的足迹”大型系列报道,展现焦裕禄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鲜为人知的焦裕禄故事浮出水面 从2014年5月8日开始,按照既定顺序,“沿着焦裕禄的足迹”大型系列报道,陆续在6家媒体刊发。 追寻焦裕禄的足迹,更像是一场精神回望之旅。在不同媒体和记者的笔下,人们看到的是“不一样”的焦裕禄。 在这次重访和追寻中,一些从未披露过的焦裕禄故事也浮出水面。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北崮山村,是焦裕禄的故乡,焦裕禄纪念馆就坐落在北崮山村北头。《淄博晚报》记者写道:“或许正是贫苦的生活、多舛的命运磨炼了焦裕禄坚强的性格,在博山老家,焦裕禄毅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47年,焦裕禄根据党的安排南下。后来,他只回过三次家乡。” 《宿迁晚报》的报道,通过一些曝光率极低的文字,让人们知晓了焦裕禄曾在地主胡泰荣家做长工,当年吃住在胡家院外路旁的牛棚里,在听说家乡解放了后,他便与同乡一同离开了宿迁。 焦裕禄是兰考人民的骄傲,同时也是洛阳人民的骄傲。在其42年的人生历程中,有9年是在洛阳矿山机器厂(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度过的。焦裕禄的女儿焦守云曾多次说过,父亲在洛矿工作的9年,是他一生中的重要阶段。 5月12日,《洛阳日报》记者来到中信重工家属区,采访了当年与焦裕禄一起工作过的部分老工人。在大家的深情回忆中,焦裕禄在洛矿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通过通讯《对业务,他苦学苦钻如饥似渴对自己,他严格要求近乎苛刻》,重新展现在读者眼前。这篇报道刊发在5月14日这个特殊的日子,堪称整个策划的一个重头戏。文章给读者再现了“曾是国产第一台卷扬机的生产总指挥”的焦裕禄,“从对技术一窍不通到工业管理的行家里手”的焦裕禄,“不仅擅长生产调度更擅长做人的思想工作”的焦裕禄。有了这9年在大工业熔炉的锻炼,人们就更加能够理解焦裕禄后来在兰考抓农业生产是何等驾轻就熟。 而焦裕禄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求学时的宝贵细节也通过《新晚报》记者的笔呈现给了世人。“焦裕禄最大的特点是无私,受人尊敬。”在《大连晚报》记者的报道中,一个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焦裕禄形象跃然眼前。 兰考无疑是焦裕禄人生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汴梁晚报》记者“打捞”出来的焦裕禄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让读者潸然泪下,让人们更加怀念焦裕禄。 “焦裕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一篇篇真实而饱含深情的报道广受关注,河南《汴梁晚报》《洛阳日报》《洛阳晚报》、山东《淄博晚报》、江苏《宿迁晚报》、黑龙江《新晚报》、辽宁《大连晚报》对系列报道进行了追踪式刊发,人民网、中国日报网等网站对全文进行了转载,报道在广大党员和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 如今,焦裕禄精神已经成为中信重工的宝贵精神财富。2012年,从这家企业,又走出了一位“新时期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杨奎烈。“焦裕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通过这次‘沿着焦裕禄的足迹’大型系列报道,焦裕禄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更加丰满、立体了。”一位洛阳市民对报道给予了高度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