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4月04日
咨询热线:133-0371-5399 132-1323-6000 网站地图

培训问答

更新时间

更新日期

2025-03-18

在线报名

乡村振兴示范村:濮阳庆祖镇西辛庄村详细介绍

2025-03-18浏览量:677发布者:河南红色传承教育培训

  

西辛庄村位于濮阳市庆祖镇,曾经是一个“只长盐碱不长庄稼”的贫困村。然而,在村党支部书记李连成的带领下,西辛庄村凭借“吃亏精神”和和党建引领,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成功之路,成为全国闻名的明星村。如今,西辛庄村不仅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还成为了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乡村,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来这里参观学习。

一、党建引领:凝聚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

西辛庄村的成功离不开党建引领,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李连成提出的“吃亏精神”。李连成认为,党员干部要敢于吃亏,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他以身作则,无偿提供蔬菜种植技术指导,甚至将自家的大棚转让给有困难的村民。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村民,凝聚了人心,为村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吃亏精神”:凝聚人心的法宝

“当干部就应该能吃亏,能吃亏就不吃亏,吃亏吃小亏,不吃亏吃大亏。”这是李连成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西辛庄村发展的重要精神内核。李连成不仅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在蔬菜种植初期,他带头搭建大棚,免费为村民提供技术指导,甚至将自己的种植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村民。当村里决定发展造纸厂时,李连成主动让出自家宅基地用于建设厂房,并且在企业盈利后,将股份低价转让给全体村民。

这种“吃亏精神”不仅让村民看到了李连成的诚意,更激发了村民的内生动力。村民们纷纷效仿,积极参与村庄的各项建设。例如,在修建新时代文化广场时,村民们自发捐款捐物,积极参与建设,仅用几个月时间就完成了这个集观光、休闲、文化展示为一体的综合性广场。

(二)村民自治: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

西辛庄村通过“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无私奉献精神,团结带领群众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之路。村党支部通过村民治村、村事共商、乡贤出力、依法治村等措施,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实现了从“以人治村”向“依法治村”的转变。

在西辛庄村,重大决策都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例如,村里修建学校、建设医院、发展企业等重大事项,都要经过村民代表的充分讨论和投票表决。这种民主决策机制不仅让村民感受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还增强了村民对村庄事务的责任感和参与感。

此外,西辛庄村还通过“村务公开”制度,让村民随时了解村庄的财务状况和发展规划。村里的每一笔开支、每一项收入都通过公示栏向村民公开,接受村民的监督。这种透明的管理方式不仅增强了村民对村干部的信任,还有效减少了基层矛盾。

(三)党建生态建设:筑牢乡村振兴的组织保障

在党建生态建设方面,西辛庄村突出“四个引领”,即政治引领、组织引领、功能引领和机制引领,将农村党建与基层治理紧密结合,形成了全面向好的党建生态。这种党建模式不仅提升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还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障。

例如,西辛庄村通过“党员联系户”制度,让每一名党员都与若干村民家庭建立联系,定期走访、了解村民需求,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制度不仅拉近了党员与群众的距离,还让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村民家庭。

此外,西辛庄村还通过“五星”支部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党支部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产业创新:多元融合推动经济发展

西辛庄村的产业发展经历了三次重要转型。上世纪90年代初,李连成带领村民从蔬菜种植起步,迅速将西辛庄村打造成蔬菜种植专业村。随后,他敏锐地意识到单一产业的局限性,于是拿出6万元并发动其他群众集资办造纸厂,两年时间赚了200万元。为了让更多村民受益,李连成说服其他股东,将企业低价转让给全村群众。

近年来,西辛庄村主动关闭污染企业,转向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医疗康养、文化教育等高附加值产业。目前,村内企业超过20家,年总产值突破5.2亿元,人均年收入超过4万元。

(一)三次产业转型:从传统农业到多元经济

1. 蔬菜种植:起步阶段的探索

上世纪90年代初,西辛庄村还是一片盐碱地,农作物产量极低,村民生活困难。李连成带领村民从蔬菜种植起步,利用盐碱地的特性,发展反季节蔬菜种植。他亲自搭建蔬菜大棚,免费为村民提供技术指导,甚至将自己的种植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村民。

在蔬菜种植取得初步成功后,李连成并没有满足于此。他敏锐地意识到,单一的农业产业难以支撑村庄的长远发展。于是,他带领村民开始了第二次产业转型。

2. 工业发展:迈向多元经济

1992年,李连成带领村民集资6万元,创办了造纸厂。两年时间,造纸厂就赚了200万元。为了让更多村民受益,李连成说服其他股东,将企业低价转让给全村群众。随后,村里又陆续建起了电光源厂、机械厂等企业,逐步形成了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格局。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李连成又意识到,高污染、高耗能的工业模式不可持续。于是,他带领村民开始了第三次产业转型。

3. 产业升级:绿色经济与文旅融合

近年来,西辛庄村主动关闭了造纸厂等污染企业,转向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医疗康养、文化教育等高附加值产业。目前,村内企业超过20家,年总产值突破5.2亿元,人均年收入超过4万元。

例如,村里投资建设了占地100余亩的新时代文化广场,配套建设观光湖、水榭亭台和音乐喷泉,成为村民休闲、游客观光的好去处。此外,村里还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集中发展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等特色产业,形成了“美丽乡村+扶贫攻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的多领域融合发展模式。

(二)“股份合作制”: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

西辛庄村通过创新“股份合作制”模式,全村集资办企业,实现了“家家有股、户户分红”,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这种模式极大地激发了村民的积极性,推动了村庄经济的快速发展。

例如,在建设造纸厂时,李连成发动村民集资6万元,每户村民根据出资额获得相应股份。企业盈利后,按照股份比例分红,让村民真正感受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这种模式不仅解决了企业的资金问题,还让村民积极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氛围。

(三)产业融合:打造乡村经济新引擎

西辛庄村注重产业融合,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集中发展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等特色产业,形成了“美丽乡村+扶贫攻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的多领域融合发展模式。

例如,村里通过发展休闲农业,建设了多个生态农业观光园,吸引游客前来采摘、观光。同时,村里还通过电商平台,将农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进一步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此外,西辛庄村还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了新时代文化广场、观光湖等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通过旅游带动,村里的农产品加工、餐饮服务等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三、生态治理:打造宜居宜业的乡村环境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西辛庄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始终注重生态治理和环境提升。2014年,村里投资建设了占地100余亩的新时代文化广场,配套建设观光湖、水榭亭台和音乐喷泉,成为村民休闲、游客观光的好去处。此外,西辛庄村还通过人居环境整治,实现了村庄的清洁化和美化。

(一)人居环境整治:从脏乱差到美丽宜居

在生态治理过程中,西辛庄村坚持“宜保则保”的原则,依托自然山水打造景观,保留乡村原有风貌。同时,村里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广绿色种植和养殖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保护了生态环境。

例如,村里通过“五清一改”行动,清理垃圾、污水,拆除违建,整治乱堆乱放,村庄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如今,西辛庄村的清洁率达到了100%,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

(二)生态农业:绿色发展新模式

西辛庄村通过发展生态农业,推广绿色种植和养殖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保护了生态环境。例如,村里通过建设生态农业观光园,发展有机蔬菜种植、生态养殖等产业,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还保护了生态环境。

此外,村里还通过发展休闲农业,建设了多个生态农业观光园,吸引游客前来采摘、观光。通过旅游带动,村里的农产品加工、餐饮服务等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三)景观建设:乡村环境的美化与提升

西辛庄村通过景观建设,将村庄打造成一个“全村变美术馆”的成功案例。例如,村里投资建设了占地100余亩的新时代文化广场,配套建设观光湖、水榭亭台和音乐喷泉,成为村民休闲、游客观光的好去处。

此外,村里还通过艺术赋能,将乡村建设与艺术创作相结合。例如,村里邀请艺术家到村里创作,将村庄的墙壁、房屋等打造成艺术作品,提升了乡村的文化内涵。

四、文化传承:提升乡村文明的内涵

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西辛庄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文化传承和文明建设。村里修建了剧院,每周定期演出地方戏曲,弘扬传统文化。通过举办文化活动,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村民的文化自信。

(一)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

西辛庄村通过举办文化活动,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村民的文化自信。例如,村里修建了剧院,每周定期演出地方戏曲,如皖南花鼓戏等,弘扬传统文化。此外,村里还通过举办文艺汇演、文化展览等活动,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文明创建:营造和谐文明的乡风

西辛庄村通过评选“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活动,营造和谐文明的乡风。村里制定了村规民约,引导村民遵守公德、爱护环境、和睦相处。通过文明创建活动,西辛庄村的村民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乡村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例如,村里通过“文明家庭”评选活动,鼓励村民积极参与村庄建设,遵守村规民约。被评为“文明家庭”的村民,不仅会获得荣誉证书,还会在村里的公示栏中进行展示,激励其他村民积极参与。

(三)艺术赋能:提升乡村的文化内涵

近年来,西辛庄村积极探索艺术赋能乡村的模式,将艺术与乡村建设相结合。例如,村里邀请艺术家到村里创作,将村庄的墙壁、房屋等打造成艺术作品,提升了乡村的文化内涵。

此外,村里还通过建设新时代文化广场、观光湖等景点,将乡村建设与艺术创作相结合。例如,新时代文化广场的水榭亭台、音乐喷泉等景观设计,都融入了艺术元素,提升了乡村的文化氛围。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每个乡村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其他乡村在学习西辛庄村经验的过程中,需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乡村振兴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让乡村成为人们向往的美丽家园。想去濮阳庆祖镇西辛庄村请咨询师老师:13303715399。

【上一篇】: 中办印发《通知》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

【下一篇】: 罗山何家冲红色教育基地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