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铁铺镇何家冲村,最引人注意的,是一棵八百年树龄的老银杏树。
这是一棵有故事的树。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2900多名将士在此树下集结,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发布《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出发宣言》,集体宣誓,由此出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之路。千年银杏树也成为见证长征出发历史壮举的“活文物”。
“何家冲村原本缺医少药,部队来村里后,建立了红军医院,治好了村里好多病人。大伙都感念红军的恩德。”何家冲村96岁的老支书王传伟,是如今唯一健在的见证者。王传伟说,红军纪律严明,帮村民们种田收割、挑水干活。跟反动派军队的土匪作风,完全两样。
“这是一支令老百姓心安的部队。”老人补充道。
离老银杏树不远,是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何氏祠。战争年代,红军在何家冲驻扎多年,传下了许多感人故事。
有一次,一位名叫余占海的红军伤员被敌人抓走,村民何大妈为了证明余占海“不是红军”,拿眼睛起誓,刺瞎了自己的右眼,这才从敌人手中,救下了红军战士。
何大妈的曾孙女、村民何桂英告诉记者,何大妈利用自家的山洞,掩护并救治了13名红军战士。自己的两个儿子和丈夫,却都死在了敌人手里。
红二十五军的长征,虽然没有雪山草地大渡河,但同样凶险:
鏖战独树镇、血战庾家河……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历经十个月,转战近万里,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都曾身负重伤,军政委吴焕先英勇牺牲。
何家冲学院特聘教授李国强告诉记者,红二十五军是长征队伍中最年轻的一支红军队伍,却也是唯一一支人员不减反增,在长征途中创建了根据地(鄂豫陕根据地)的红军队伍。
不仅如此,以红二十五军为主体组建的红十五军团,先后取得劳山战役、榆林桥战斗两场重大胜利,毙伤俘虏东北军八九千人,为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做了开路先锋,提供了大量极为宝贵的物资补给。
也正是与红二十五军的交手,让东北军认识到红军是一支难以战胜的队伍,从而改变政策,考虑与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老银杏树不老。在长征精神带动下,如今的何家冲村,正依托红色旅游带动,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
2021年8月,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领导小组正式印发《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何家冲被列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展示园。
以此为契机,罗山县按照“一河两岸三山六区”的总体布局,持续打造提升何家冲核心保护区,何家冲学院、长征纪念广场、烈士陵园、乡村会客厅等项目相继建成……何家冲,成为老区的一面旗帜,红色旅游热门“打卡地”。2023年,全村游客接待量达70万人次。
何家冲明珠山庄负责人王家银告诉记者,十年前自己回村创业时,村里只有两家农家乐。而如今,民宿农家乐已发展到30多家。“我们投资建设的民宿,客房已从62间扩建到超过200间。未来,计划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带动更多村民致富。”
“不忘旧故事,永放新光芒。心怀长征路,共奔富裕路。”90年过去,老区人民正在长征精神激励下不断奋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文章来源:天眼新闻
【上一篇】: 走进金寨县汤家汇红色小镇,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下一篇】: 顺应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创新社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