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上街区南部的五云山有一条红色小道,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八路军、解放军曾多次在此依据山川丘陵地形,挫败日本侵略军、国民党军队和地方顽匪势力,皮定均率领的豫西抗日独立支队就是其中一支队伍。革命先烈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为我们留下了理想信念的火种,上街区依托南部山区“阻击战、鏊子岗、古寨墙”等红色资源,结合党性教育与互动实践需求,打造了一处“有记忆、有温度、有活力”的党性教育基地,这就是五云山红色小道。如今,郑州上街区五云山红色小道是开展主题党日的热门场所,吸引周边的机关单位、社会团体来这里重走红色小道,聆听革命年代发生在五云山上的革命故事,感受皮旅精神。
红色小道全长约4公里,主要设置了“入口形象展示区、五云山阻击战讲述、沿线红色信仰教学区、鏊子岗观景台、红色小道体验终点”等模块。
五云山阻击战
1944年,日军集结重兵,开始向正面战场河南进攻,皮定均组织豫西游击支队,强渡黄河,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在此期间,地下党员陈翔九利用当时的有利形势,组织一支有四五十人的自卫队,活动在五云山一带。皮定均司令员率领的豫西抗日独立支队将这支部队改编为汜水县抗日独立大队。这支队伍经常配合豫西抗日独立支队参加战斗,其中一次较大战役就是“五云山阻击战”。
1944年底,八路军主力西进至巩义、偃师一带执行任务,根据地只留下独立大队和民兵大队。汜水县城的日伪军得到消息,勾结盘踞在荥阳庙子皇姑寨的顽匪岳德功部,妄图南北夹击,吃掉根据地留下的抗日队伍。党组织得知情报后,立即组织青年干部帮助群众转移,并派出一分队严密监视皇姑寨岳德功部动向,同时抗日独立大队和民兵大队固守五云山,防止敌人南犯。
1945年1月的一天凌晨,日伪军两支部队日军中岛部和方子美部约500人偷袭五云山,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抗日独立大队早已织好了包围圈。当日伪军进入包围圈后,我军排枪齐发,雷石滚木横飞。直至天黑,日伪军发起的多次进攻均被击退,仓皇逃窜。此役,我阻击战士无一伤亡。
五云山阻击战规模虽然不大,但是,在当时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下,党员群众克服恶劣的生存环境、冒着生命危险,靠着坚定的信仰、灵活的战斗方式赢得了胜利,此役之胜来之不易。
高高寨墙护游击
走过五云山红色小道,会被一座古老的寨墙吸引。寨墙被老一辈的人称为“猪(朱)打圈”,因其始建于明朝朱姓皇帝,主要作用是防御外敌入侵。五云山寨墙分为里寨和外寨。李自成在此防御时曾复修了里寨,全长1375米,高10米、宽8米,寨墙上部每隔20米筑一寨垛,外边有射击孔,里面有隐蔽洞。全寨分别在东、西、南门和寨墙上建有4个炮台和4个石窑,石窑用来存放弹药物资。后来,随着农民起义队伍不断壮大,里寨已容纳不下日益增多的士兵,于是又用18天时间在里寨的东北方修建了1456米长的外寨。后来寨墙也被用作游击队战斗的隐蔽场所,发挥着易守难攻的作用。
“皮旅精神”
皮定均是安徽省六安市人,14岁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7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率团转战于太行抗日前线,取得了节节胜利。1944年,日军集结重兵,开始向正面战场河南进攻,皮定均组织豫西游击支队,强渡黄河,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1945年10月,豫西支队开赴中原军区,他带领部队粉碎了10倍于己的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胜利地完成党中央赋予的掩护全军区向西突围光荣任务。
1969年4月“九大”期间,毛主席对皮定均说,“干革命就要有你们‘皮旅’那种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皮旅”的坚贞忠诚、不畏牺牲的红色精神,像火种一样留在了他曾战斗过的五云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使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进入新时代,我们要传承发扬“皮旅精神”,坚定坚贞忠诚的政治信仰、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树立牺牲奉献的大局意识,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发扬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进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来到郑州上街区五云山,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通过重走红色小道,聆听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一场场抗日战役,承载着革命前辈们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一幅幅动人诗篇,记录着革命先烈们汤蹈火的奋斗历程;一段段路,一串串足迹凸显着革命的意义和情感; 一座座峻险的山峰,传达着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先辈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发了党员干部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到达红色小道的重点,全体党员在党旗面前,举起右拳,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歌唱红色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再次加深红色记忆,感恩先烈。
通过到郑州五云山重走红色小道,让党员干部追寻红色足迹,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铭记光荣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不段加强自身建设,自足岗位,真抓实干,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拖动工作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咨询热线:13303715399(师老师)。
【上一篇】: 青年干部需多走多看多干
【下一篇】: 走进嘉兴红色教育基地,寻初心感悟红船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