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11月23日
咨询热线:133-0371-5399 132-1323-6000 网站地图

时政新闻

更新时间

更新日期

2024-08-15

在线报名

清廉家风故事——焦裕禄的家风

2024-08-15浏览量:1162发布者:河南红色传承教育培训

  

国以家为基,家以廉为贵。为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干部及家庭成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家庭文明建设和好家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从而营造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的良好氛围,助推清廉高平建设。市妇联特推出《清廉家风故事》系列,今天推送的是《焦裕禄的家风》。

焦裕禄(1922-1964年),山东省博山县北崮山村人,干部楷模,革命烈士。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到渤海地区集训,后随军南下,1950年被任命为河南省尉氏县大营区委副书记兼区长,1962年调任河南省兰考县县委书记。在兰考任职期间焦裕禄所表现出来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被后人称之为“焦裕禄精神”。

01 热爱劳动——最接地气家风

焦裕禄出生于农民家庭,1938年末,日军占领博山县城,16岁的焦裕禄被迫辍学。为了生存,焦裕禄的母亲开始教他生产和生活的知识,不仅经常带着他下地干农活,还在农忙之余教他认识并采挖马齿苋、灰灰菜等野菜,做成野菜粥充饥。这样的劳动习惯,他一直坚持了很多年。

焦裕禄的大女儿焦守凤喜欢读书,中考落榜后哭着要父亲给她安排复读,焦裕禄却没同意。后来父亲安排她去当腌咸菜的小工,焦守凤有时一天要腌上千斤萝卜,有时一天要切几百斤辣椒,每天还要挑着沉重的担子走街串巷吆喝售卖。焦裕禄对女儿说:“县委书记的女儿,更应该热爱劳动,带头吃苦。”

02 艰苦朴素——最鲜明家风

焦裕禄的一床被子盖了10多年,里外都是补丁,轻轻一扯就是个窟窿。他身上的棉衣穿了多年,早已不暖和。一年冬天,组织上看他成天东奔西走,身上的棉衣过于单薄,便决定照顾他3斤棉花。他知道后开口就说:“那不中。”然后一口回绝了。他笑着跟爱人说:“兰考是灾区,群众生活困难,我们不能多占公家一分钱的便宜,生活上的困难要靠自己省吃俭用去解决。”

他对自己如此,对家人更是如此。大女儿焦守凤在10多岁的时候,穿的还是9岁时的棉袄,补了好几个补丁,袖子接长了好几回,同学们笑她:“县里大官的女儿穿这种衣服,真丢人。”焦裕禄知道后对她说:“什么是丢人?不好好学习,不遵守纪律,那才是真正的丢人呢!衣服旧了、破了,洗干净了,补好了就行了!”在父亲的教导下,她那件旧棉袄又穿了两个冬天,直到实在不能穿了,才改了改给小妹妹穿。

焦裕禄去世时,焦家上有年迈双亲,下有尚未成年的孩子。一家9口人全靠徐俊雅每月50多元的工资和13元的抚恤金艰难度日。一件衣服,从来都是老大穿完老二穿;一个作业本,正、反两面都用完,才会换新的;铅笔要一直用到捏不住了,再用铁皮的小圆筒套在铅笔上,直把它用到最后,实在是不能用了再扔掉。

03 不搞特殊化——家风中最闪光的遗产

在日常生活中,焦裕禄对妻子和子女要求非常严格,要求任何时候都不能搞特殊化。他看到妻子到县委食堂提了一壶开水,立刻批评妻子:“这个开水,你提了用,你可是方便了,但你是县委书记的老婆,不能带头破坏了办公的秩序”;儿子焦国庆看了一场“白戏”被焦裕禄知道后大为生气,狠狠训了他一顿,并在第二天带着焦国庆去剧场认错,并补上了戏票钱。

焦裕禄临终时嘱托妻子:“我死后,你会很难,但日子再苦再难也不要伸手向组织上要补助、要救济。你要把孩子们教育成为红色的革命接班人。”妻子徐俊雅在此后的人生里,也始终坚守着丈夫的遗训,践行着焦家的家规。父亲去世时,二儿子焦跃进六岁,在焦跃进的记忆中,母亲少言寡辞,对他说过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千万不能搞特殊,不要忘了你是焦裕禄的儿子。”

焦裕禄留给家人的最后一句话:“我也没啥好留给你们的了……”他留给家人的,是温情美好的回忆和思念,是坚定高尚的信仰和品格,是正直清明的焦门家风。这些,是最珍贵的财富,是最美好的传承。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上一篇】: 学习焦裕禄精神,兰考红色教育基地3天培训方案

【下一篇】: 走进焦作太行八英纪念馆,学习八英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