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1月16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简称红二十五军)在中共鄂豫皖省委率领下,从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在与党中央长期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历时10个月,转战近万里,于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北地区与陕北红军会师,完成长征。红二十五军是一支传奇的红军队伍,是唯一一支在长征途中人数不减反增的长征队伍,是长征途中唯一创建了根据地的队伍,也是最先到达陕北、被毛泽东称赞为中央红军之向导”“为革命立了大功”的红军队伍。 重温长征故事,感悟长征精神,可选河南这9个红色教育基地:
1.信阳光山县花山寨会议旧址
花山寨会议旧址位于光山县城西南20公里处的文殊乡花山村周洼村民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鄂豫皖省委在此召开省委会议,决定红二十五军长征。会议旧址由会议会址、红二十五军军部、将军旧居群、军部保卫处、花山寨顶红军堡垒等部分组成,被公认为红二十五军长征决策地、战略转折地。该旧址先后被命名为“信阳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教育基地”。
2.罗山县何家冲红色教育基地
罗山何家冲是位于大别山西端的鸡公山西北坡,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是豫鄂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是第一批河南省红色教育基地,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罗山何家冲红色教育基地—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现存主要旧址包括: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长征出发集合地遗址和红二十五军医院旧址三部分。
3.桐柏县叶家大庄
叶家大庄位于河南省桐柏县城南1.5公里处,312国道北侧,是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和中原行署旧址,原属叶氏家族村落,属典型的民居式建筑风格。村前一口栏门堰。1945年10月,奉党中央毛泽东主席电令,李先念新四军五师、王震八路军南下支队、王树声河南军区部队三军六万将士会师桐柏,在叶家大庄成立了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行署、中原军区,领导中原地区对敌斗争,将国民党30万大军拖在中原地区达10个月之久,为我军收缴华中、华北、华东抗战胜利果实赢得极其宝贵的战略机遇,为整个解放战争赢得了时间,争取了主动。叶家大庄成为我党我军战争史上的一个符号。
4.红二十五军鏖战独树镇战斗纪念地
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自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11月26日在风雪严寒中鏖战独树镇,突出重围挺进伏牛山。此战为红二十五军长征途中第一场生死攸关的恶战,为红二十五军先期到达陕北、迎接党中央和主力红军北上奠定了重要基础。2016年10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将独树镇战斗称为“鏖战独树镇”,与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勇克包座,转战乌蒙山并列为长征八大著名战役战斗,永载长征光辉史册。
1997年11月26日,中共方城县委、方城县人民政府在当年鏖战独树镇战斗发生地七里岗建立了高25.34米的红二十五军独树镇战斗纪念碑。2013年以来,方城县委、县政府以“红二十五军鏖战独树镇战斗纪念碑”为中心,修建了独树镇烈士陵园和烈士史料展示厅。目前,红二十五军鏖战独树镇战斗纪念地由仿古门楼、红二十五军鏖战独树镇战斗纪念碑、烈士墓区、红二十五军英雄群体雕塑、烈士史料展示厅五部分组成。红二十五军鏖战独树镇战斗纪念地先后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河南省国防教育基地”、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河南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中共河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命名为“‘弘扬老区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示范基地”,被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授予“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被河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授予“全省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被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授予“南阳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被中共南阳市委组织部授予“南阳市干部教育培训(红色文化)现场教学基地”,被南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授予“南阳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5.洛阳嵩县车村镇木札岭红色教育基地
木札岭(又名没大岭、长尾巴岭)地处豫西伏牛山北麓,位于嵩县东南部车村镇,当年,红二十五军一路风尘,于1934年12月1日翻越鲁山、嵩县交界的木札岭时,守在鲁山县、嵩县交界处把口的地主武装势力闻讯逃窜。红二十五军顺利翻越木札岭,进入嵩县境内,敌军仍在后面紧追不舍。为此,红军决定利用木札岭的有利地形,打一场伏击战,迟滞敌人。在车村的木札岭占据有利地形,居高临下,痛击尾追之敌国民党军刘桂堂部,此次伏击战,打死打伤刘部官兵40多人,使刘部再也不敢紧追红军。后红二十五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和陕北红军会合整编,创建了豫陕鄂革命根据地。现在在木札岭,赫然屹立着由邓小平题词的“红军长征纪念碑”,内文详细记载了红二十五军长征途经嵩县和木札岭战斗的情况。
6.卢氏官坡镇兰草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
卢氏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位于三门峡市卢氏县官坡镇兰草学校院内。1934年冬,红二十五军2980余人在程子华、吴焕先、徐海东的率领下,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从鄂豫皖根据地出发开始长征。12月3日抵达栾川,4日经石庙、陶湾等地,进驻叫河一带。12月5日,红二十五军翻越皮皮岭进入现卢氏境内,在卢氏货郎陈廷贤的带领下穿越“七十二道水峪河,二十里地脚不干”的深山峡谷,绕县城沿洛河南岸西进。过望云庵、龙驹街,寻到一条小路,翻越大风岭,出茄子河,经香山、庙台于12月7日到达官坡镇兰草村,军部设在兰草关帝庙内。12月8日,击溃守关民团,攻占铁索关,进入陕西。之后,红二十五军建立了以玉皇山为中心,方圆100多公里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成立了县、区苏维埃政权。根据地管辖和红军活动范围在卢氏部分主要是官坡、狮子坪、五里川、双槐树、瓦窑沟、朱阳关、汤河、徐家湾、磨沟口、潘河、木桐、横涧等12个乡镇,占全县19个乡镇的63%。红二十五军转战卢氏,撒下革命的种子,建立红色根据地,后与陕北根据地刘志丹部会合,成为长征到达陕北的第一支中国工农红军,为中央红军落脚陕北,建立大本营奠定了基础,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卢氏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原为关帝庙,由3间正房和2间厢房组成,砖木结构。由兰草小学占用,后利用旧址房屋建立了红二十五军长征纪念馆,馆名由刘华清题写,馆内陈列有文字、图片和文物。卢氏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于2006年8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5月,被河南省发改委等部门公布为河南省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二十五军艰苦卓绝的长征历程,以其特有的历史地位和功绩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光辉一页。让我们一起走进河南这6个红色教育基地,重温长征路,感悟红军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和坚定不移的革命意志。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传承老一辈共产党人的革命意志,赓续红色血脉,坚定理想信念,汲取奋进力量,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咨询热线:13303715399(师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