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文旅融合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态势,在文旅深度融合的进程中,行业在产品表现形式、经营组织方式、资源配置模式等方面发生着深刻变革,文化与科技融合、与数字技术和数字场景耦合等,形成新的文化产品升级、文化服务提质、营销模式变革,即文旅新业态。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把发展文旅新业态作为持续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的重要任务。发展文旅新业态,不仅是河南文化和旅游产业提质升级的客观需求,也是扎实推进文旅强省建设的必然要求。
文旅新业态彰显河南特色
近年来,河南充分发掘自然资源与特色历史文化,着力培育多元共生的文旅新业态,既有效盘活了现有的文化存量,也做大了文化产业增量,在“精”“古”“新”“特”四个方面彰显了河南特色。
体现“精”字。在发展文旅新业态方面,河南精心谋划、科学规划,不仅在顶层设计上统筹布局,也在文旅衍生产品设计等实践上别出心裁,体现出精品意识。例如,享誉全国的5A级景区清明上河园,自1998年正式对外开放以来,通过精心设计的文化表演、沉浸式的宋文化体验等形式,打造国家精品景区,成为发展文旅新业态的一个典型案例。
深挖“古”字。河南地上文物全国第二、地下文物全国第一,从1990年开始评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至今,共产生了330项考古新发现,河南共入选53项,居全国第一。河南博物院推出的“考古盲盒”让参与者化身“考古学家”,惟妙惟肖的“文创雪糕”、能听讲解的棒棒糖等别出心裁的文创产品拉近了与“古人”“古物”的距离。
突出“新”字。建构新思路、创新新理念、运用新技术、设立新机制,是发展文旅新业态的应有之义。加快数智赋能,构建数字文旅新高地,成为河南推动文旅文创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任务。由此,国内首个超写实文旅元宇宙空间——“元豫宙”正式上线,汇聚了老君山、少林寺、龙门石窟、黄帝故里等河南十大文旅知名IP。红旗渠等景区纷纷推出“黑科技”,刷新游客体验感。例如,红旗渠景区的元宇宙剧场通过360度屏幕播放修建红旗渠的场景和红旗渠现在的美丽景象,让观众穿越时空,感悟红旗渠精神的深意。
彰显“特”字。河南依托武术文化、古都文化、根亲文化等特有的文旅资源和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区位优势,持续打造具有河南特色的文旅新业态。以古都文化为例,开封致力于打造沉浸式“宋潮”之旅,《唐宫夜宴》《寻迹洛神赋》《风起洛阳》等文化爆款IP形成古都洛阳独具特色的文化标识。洛阳接连举办“隋唐洛阳城国风节”等系列活动,助推洛邑古城入选国家首批旅游休闲街区、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激发文旅新业态发展活力
虽然河南在发展文旅新业态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文旅发展较好的省份相比仍有差距。未来河南要创新理念、开拓思路,做好发展文旅新业态这篇大文章,让文化更有朝气、旅游更富魅力、发展更具潜力。
多层次打造特色文旅融合品牌。河南应大力实施特色文旅融合品牌创建活动,以品牌引流量,以品牌提质量。一是依托中原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旅游资源,打造古都品牌、功夫品牌等类型丰富、意境高远、传播响亮的世界性品牌、全国性品牌、地域性品牌,形成立体式、多层次的文旅融合品牌矩阵。特色文旅融合品牌的创建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河南文旅融合提质升级,激活文旅融合发展新动能。二是特色文旅融合品牌创建要涵盖需求与供给、生产与消费、内容与传播、服务与监管等方方面面。
多渠道壮大文旅融合主体力量。仅仅西安一市,就有曲江文旅、西安旅游、西安饮食3家上市公司,而河南迄今还没有1家主板上市文旅企业。针对当前河南文旅融合市场主体力量偏弱的局面,一是高标准引进培育一批国际国内文旅融合龙头企业、上市企业,持续推动河南旅游企业和文化企业深度融合发展,支持文旅重点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打造河南本土文旅产业集群。二是结合河南经济社会建设实践,科学研判文旅新业态的发展趋势,实施一批具有引领性的重点项目,将推进文旅融合同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将文旅融合与民生改善和特色产业发展统筹推进。
多方位构筑文旅融合支撑体系。一是加快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充分借鉴兄弟省份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有益举措,进一步完善河南发展文旅新业态的政策体系,将用地政策和人才引进政策等落地落实,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文旅新业态的打造,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让政策红利转变为河南文旅融合发展红利。二是逐步健全资金保障体系。积极推动河南文旅资源与金融资本有效对接,进一步加大对于河南文旅融合发展的投资基金体量,引进和培育文旅新业态的风险投资实体,针对文旅新业态的发展特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开发具有文旅属性的金融服务和产品,为河南发展文旅新业态提供全方位资金支持。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上一篇】: 安徽红色教育基地16条精品线路推荐,带你聆听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