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是太行精神的重要孕育地,是革命老区,是一片红色热土,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是晋东南党的活动中心之一,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太行、太岳革命根据地腹地,曾较长时期成为太岳革命根据地的政治、军事中心,可以说晋城的红色资源尤为丰富。晋城红色教育基地充分依托晋城红色资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红色教育培训活动,通过现场教学、专题教学、仪式教学、互动教学、音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了解晋城的红色历史,让党的红色历史根植在党员干部心中,用百年党史鼓舞斗志、明确方向。那么晋城红色教育基地有哪些呢?红色传承教育的师老师推荐这14个,这些都是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的好去处:
1.晋城市党史馆
晋城市党史馆位于晋城市文博路三馆大厦七楼,布展了珍贵历史图片500多张。党史馆以丰富的历史实物、翔实的文史资料、珍贵的图片影像,展现了晋城从1926年第一个党组织成立以来,点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星星之火开始,经历90年的地方党建史、6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史、30多年的城市建设和改革发展史。
2.晋城市烈士陵园
晋城市烈士陵园坐落在市区西南墩岭之巅。始建于1969年。晋城建市后,市委市政府于1990年又进行了扩建。原中顾委常委胡乔木同志题写园名。陵园由革命烈士纪念碑、革命烈士英名碑、晋城烈士纪念馆、烈士墓区等部分组成。是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西省国防教育基地、山西省党史教育基地、晋城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基地、晋城市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挖掘弘扬伟大的太行太岳精神、晋城精神的重要文化阵地。
3.太岳烈士陵园
太岳烈士陵园是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位于阳城县城中心,建于一九四六年,占地面积一万六千七百多平方米。一九四五年十月太岳区党委、太岳区行署、太岳军区迁至阳城,为了纪念在抗日战争时期英勇献身的烈士们的英雄事迹,阳城县人民政府于一九四六年六月在原县城隍庙旧址修建了太岳烈士陵园。园内主要建筑有:八年抗战阳城死难烈士纪念塔、烈士纪念亭、烈士碑林、烈士墓、烈士纪念楼、太岳丰碑展览厅、军民庆胜利雕塑等。展览厅内记载了朱德、彭德怀、邓小平、刘伯承、薄一波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太岳区战斗、生活的史料和太岳人民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事迹。大门上刻有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亲笔题写的“太岳烈士陵园”;纪念建筑物上刻有原太岳区政治委员王鹤峰、太岳行署主任牛佩宗、太岳军区司令员王新亭、副司令员孙定国、太岳区武委会主任曹普等23位太岳区党、政、军领导人的题词26条和1400多名烈士的英名。1994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1995年、2005年两次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2007年两次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8年被省国防教育委员会命名为国防教育基地,2005年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4.晋冀鲁豫野战军十二纵队整军地旧址
晋冀鲁豫野战军十二纵队整军地旧址位于北石店镇南石店村。1946年10月,中原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堵,主动进行战略转移,军区领导机关及一部分部队在李先念司令员、郑位三政委的率领下驻扎晋城,司令部设在南石店村。1947年7月下旬,李先念司令员、郑位三政委率领的突围部队被改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二纵队。
5.中条区高级军政干部会议旧址
中条区高级军政干部会议旧址位于阳城县董封乡上河村。1942年5月,中共晋豫区党委、太岳南进支队重新开辟晋豫边抗日根据地取得初步成效,打开了创建根据地的局面,在晋豫边中条地区建立了阳城、垣曲、绛县、沁水、晋城、翼城6个县的抗日民主政府,扫清了基本活动区域的顽伪和土匪武装,创造了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基础条件。5月下旬,晋豫区领导机关转战至阳城县上河村。27日,中共晋豫区党委利用战争间隙在上河村召开了中条区高级军政干部会议,本区县以上地方干部和部队营以上干部参加了会议,研究了进一步开辟晋豫边抗日根据地的大政方针。邓小平参加了这次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中共晋豫区党委书记兼豫晋联防区政委聂真和联防区首长王新亭、刘忠等在会上作了报告和发言,总结了开辟根据地三个月来的工作,讨论部署了进一步巩固建设根据地的大政方针。28日午后,日伪向上河袭来,会议被迫结束,与会人员分散转移。警卫部队掩护邓小平和晋豫区首长向沁水东、西川方向转移。
2007年1月,中条区高级领导干部会议旧址被市政府命名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6月,被命名为山西省党史教育基地。2015年4月,被命名为阳城县红色文化教育基地。2016年5月,被命名为晋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6.抗日战争高平纪念馆
抗日战争高平纪念馆位于高平市野川镇圪台山模凹村。纪念馆主体结构由三部分组成,东面是接待展品室,正面是主展厅,西面是党员教育活动室。纪念馆主展厅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物华天宝古泫氏、抗击日寇小延安、改革开放新高平和薪火相传追百强,分别介绍了高平市悠久的历史文化,改革开放新变化、新成果和未来工作目标。厅内陈列军用物品52件。该馆先后被命名为山西省党史教育基地,晋城市党史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7.孙文龙纪念馆
孙文龙纪念馆坐落于阳城县河北镇孤堆底村孤山脚下,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中国红色旅游示范基地。馆内纪念的孙文龙同志,系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孤堆底村人,他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57年响应党的号召返回阳城支援农村建设,1982年因公殉职,年仅51岁。他亲民为民爱民,廉政勤政善政,深得三县人民的爱戴,被人民群众亲切地称为“蚕桑书记”“粪制书记”“焦裕禄式的好书记”。
8.中国抗日军政大学太岳分校
中国抗日军政大学太岳分校位于沁水县土沃乡南阳村。南阳村有着光辉的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先后被定为沁水县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晋城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沁水县青少年教育基地、沁水县国防教育基地等。太岳分校展馆设有序厅、抗大展厅、抗大太岳分校作战训练大事记等实物展室,突出展示了南阳军民创建根据地,开展敌后战争、党的建设、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光荣历史和丰功伟绩。
9.锡崖沟
锡崖沟村坐落于王莽岭景区南端四周落差1000多米的深谷之中,锡崖挂壁路被称为“世界奇观”。该区山陡沟深,地势险恶,峭壁环列,由于天险阻隔,沟中二百户人家几乎与世隔绝。1962年开始,沟里人不甘闭塞,向大山宣战,历时30年,两代人在村西绝壁上凿出一条长7.5公里的挂壁公路,开创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勇于奉献”的锡崖沟精神,创造了中国乡村筑路史上的奇迹,这里也成为启迪和升华艰苦奋斗、拼搏进取精神的源泉,目前已被定为山西省德育教育基地。
10.枪杆会议纪念馆
枪杆会议纪念馆位于阳城县东冶镇西南部,院落为四合院,目前展厅共两处。1942年5月12日,时任中央北方局委员、太行党政军委委员会书记、八路军129师政委的邓小平南下视察指导中条山根据地建设工作时,在相关军政领导的陪同下,曾秘密深入枪杆村,召开了党史上著名的“枪杆会议”。“枪杆会议”为枪杆村注入了红色基因,将革命星火以燎原之势,从枪杆村迅速蔓延至周边地区,赋予了枪杆村更为传奇的色彩。
11.高平市瓦窑头烈士纪念馆
高平市瓦窑头烈士纪念馆位于南城办事处瓦窑头村,始建于2015年,包含烈士纪念馆和烈士公墓两部分。该馆先后被评为山西省国防教育基地,晋城市国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晋城市委党校现场教学点,高平市党员干部教育基地等。在众多富有红色记忆的革命老区中,高平市瓦窑头村有着光荣而悠久的抗战历史,素有“红色瓦窑头”的美誉。1926年3月,这里走出了高平历史上第一位共产党员——袁致和;1927年1月,组建了高平第一个 “中共特别支部”,同年2月,成立了高平第一个农民协会;1938年7月,诞生了中共高平历史上的第一个农村党支部。长平大地上的星星之火从这里开始燎原,以袁致和为代表的一大批仁人志士相继投身革命热潮。
12.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纪念林
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纪念林位于晋城市城区白马寺后山,是为纪念1949年初从太行、太岳革命老区抽调的4600余名干部南下接管福建、献身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这段光辉历史、弘扬长江支队精神而营建的。长江支队纪念林现有10000余株树木,有英雄门、主题雕塑及广场、长江支队六大队暨晋城市籍队员名录石碑、思乡亭、领导题词碑刻等景观,是山西省党史教育基地、全省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晋城市爱国主义基地、党史教育基地、未成年人教育基地。
13.晋城“红色三杰”纪念馆
晋城“红色三杰”纪念馆是为了纪念从巴公走出的彪炳晋城党史的“三个第一”:晋城籍第一个共产党员周玉麟、晋城第一个党组织创建者陈立志、晋城本土发展的第一个共产党员孔祥桢。纪念馆位于泽州县巴公镇山耳东村,这里是“红色三杰”之一陈立志的故乡。
14.町店战斗遗址
町店战斗遗址位于阳城县町店镇芦苇河下游河套地区。 1938年春,日军占领豫北、晋南并打通同蒲铁路线后,为迅速占领中条要塞,与中国军队在晋南地区展开激烈争夺。5、6月间,国民党军卫立煌部和决死纵队一部在晋南地区奋起反击,包围进犯曲沃城之敌。6月下旬,日军纠集8000 余兵力向绛县、垣曲进攻,以钳制抗日部队,解曲沃之围。为配合友军在晋南作战,八路军第115师344旅旅长徐海东、政委黄克诚奉命统一指挥第344旅687团、688团和第129师386旅之772团主力,于7月1日由上党地区急进至阳城北部町店地区,在晋豫边抗日游击队和阳城自卫队的配合下,于7月3日和4日在芦苇河一线设伏,以町店、义城、黄崖三村沿河岸为主战场,在战场内将敌分割、包围,战场外围伏兵堵截的方式打击外逃之敌,并堵击周村、晋南方向来的敌之援军,共毙伤日军近千人,击毁汽车30多辆,缴获战马百余匹、轻重武器无计。八路军伤亡约200人。7月4日夜,八路军指挥部在驻地苏家岭举行了庆功大会后撤出战斗,主力转往太行地区。町店战斗有力地配合了晋南友军作战,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军民的士气。7月15日,重庆《新华日报》以《町店浴血战》为题作了报道。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同时播放了战斗消息。1990年12月,阳城县委、县政府在町店专门立碑,纪念町店战斗的历史功绩。1982年2月,町店战斗遗址被阳城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让我们一起走进晋城红色教育基地,通过实地参观学习,让广大党员干部对晋城党史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更加明白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今后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坚守初心、立足岗位、创新实干。获取更加详细的晋城红色教育基地培训方案和报价请咨询师老师:13303715399。
【上一篇】: 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