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中国社会治理论坛3月25日在京举行,本次论坛主题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马骏,国务院研究室原党组书记、主任魏礼群,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会长、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原副书记陈存根,教育部原副部长李卫红,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德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主任姜培茂,国家发改委原副秘书长任珑,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杰秀,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丁元竹,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张树华,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助理汪明、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宋珊萍、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院长李韬等出席论坛。
图为第十二届中国社会治理论坛现场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马骏在致辞中指出,党的二十大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立足以社会治理现代化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高度,对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作出系统谋划和具体部署。近年来,北京师范大学充分发挥人才和学科优势,以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为龙头,大力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积极开展社会治理研究,先后承担“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研究”“新中国70年社会治理研究”等国家社科重大项目10项,完成中央和地方政府委托项目200余项,为国家提升社会治理水平贡献智慧力量。
图为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马骏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主任姜培茂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北京师范大学创新探索,始终坚持正确导向,科学把握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内涵和特点,立足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特色,推出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有力彰显了高校智库服务决策能力。他希望北京师范大学继续创新体制机制,发挥教育领域和社会领域基础研究实力雄厚的优势,着重开展事关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为科学决策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积极开展人文交流和国际传播,在“双一流”建设中不断提升智库的决策影响力、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提供宝贵经验。
图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主任姜培茂
国务院研究室原党组书记、主任魏礼群在论坛上作题为《新时代十年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大创新与成就》的主旨演讲。他认为,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理论的新飞跃,续写了中国社会长期稳定的新篇章,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社会治理的新道路,贡献了人类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方案。
图为国务院研究室原党组书记、主任魏礼群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会长、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原副书记陈存根作题为《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 推动社会工作理论中国化》的主旨演讲。他认为,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专业社会工作已经初具规模,取得了很大成效,但目前专业社会工作发展也存在不足,与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之间仍有差距。专业社会工作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扎实推进社工理论中国化、社工工作组织化、社工队伍职业化、社工服务专业化、社工经费预算化和社工发展法治化。
图为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会长、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原副书记陈存根
国务院发改委原副秘书长任珑在主题发言中指出,社会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他认为,应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入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图为国家发改委原副秘书长任珑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丁元竹作《智能生态下的社会整合:变迁、动力、理论》的主题发言。他通过对共同体和文明变迁动力的深度阐释,探讨了智能社会理论的建构,认为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适应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应对传统的社会学理论、传统治理理论进行反思和创新,重新定义“位置”,重新定义“虚拟”,深度理解社会政策,更好助力智能社会治理。
图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丁元竹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院长、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副会长李韬在论坛现场发布《中国社会治理报告(2022)》。
图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院长、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副会长李韬
李韬介绍,《中国社会治理报告(2022)》以中国式现代化与社会治理为主线,围绕市域社会治理、基层社会治理、数字治理等五个重点领域,以新蓝图、新牵引、新探索、新动能、新思维、新记录为基本框架,对我国社会治理理论、政策和实践创新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对2022年我国社会治理的大事要事进行系统梳理。报告近期将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
本次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主办,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承办,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和《社会治理》杂志支持。(张媛)
来源: 光明网
【上一篇】: 走进新乡红色教育基地回龙村,接受先进典型教育和红色精神洗礼
【下一篇】: 西柏坡精神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