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塔是郑州的灵魂。
一座座高楼、商厦,从她周围荡漾开去的时候;建塔时区区5平方公里的小城,已经出落成210多平方公里的现代化大都市的时候;280米高的国际会展宾馆即将在她的东边拔地而起的时候……混凝土造成的63米高的双星并联的二七塔,依然是郑州的灵魂!
二七塔给郑州人太多的梦想!“拚搏、奉献、进取”的“二七精神”已经渗透在郑州人的骨子里了!
如果说当年林祥谦们的“拚搏”是不畏强权,“奉献”是甘洒热血,“进取”是争取人权和自由的话;那么,今天新一代产业工人的“拚搏”和“奉献”就是为了实现中原崛起和小康社会的梦想,“进取”则体现在他们对劳动技能的无止境的追求上。
2004年,56岁的张俊卿是郑州机务段一名与铁路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火车司机,现在虽已退居二线作指导,但他在过去30多年岁月中安全驾驶机车146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飞奔36圈,无任何责任事故的全国最高纪录,已经载入“中华技能大奖”十佳殊荣的史册。他熟练驾驶过蒸汽、内燃机、电力三大类8种机型的机车,对它们的上万个部件了如指掌;他既跑过万丈沟壑的云贵高原,也跑过一马平川的中原大地;创造了在长大坡道上牵引1720吨货物等一系列单项纪录……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命运格外垂青于他,有1200多次都是差点车毁人亡,是靠过硬的技术化险为夷。为练就这样的技能,他钻研驾车技术的笔记有一人多高,他画的机车电路和管路草图有一人多高……别人说:“你一个铁路司机,用得着那么操心?”他说:“啥都需要操心!”
而赵艳红,虽然只是郑州国棉六厂的一个普通纺织女工,也没有深厚的文化基础,但她从不因自己岗位的平凡而放弃上进。打结是挡车工的基本功。练习这个基本功,占据了一个少女黄金岁月里全部的业余时间。潮湿的空气,隆隆的机器声,常常弄得她烦躁不安;手指上被纱线划出的道道血口,轻轻一碰,钻心疼,指甲盖像掉了似的……一分钟打20个结、30个结,终于创造出了打60个结的全国纪录,使挡车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到3倍。在全国技术比武中,她夺得布机挡车工第一名。她创造的“五一织布工作法”、“三五步到位法”和“左手反拨梭操作法”,受到纺织专家高度称赞,在全国纺织行业推广。已经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状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十杰岗位能手”、“跨世纪青年人才”的赵艳红,曾写下诗一般的语言:“我感叹时间的无价,一分钟能够创造多少神奇;我感叹一个人的自强不息,一生中能够实现多少梦想!”
张俊卿、赵艳红,只是郑州百万产业大军中的普通一员。他们从事的工作,是传统产业;他们的文化基础,今天看来也不值一提。但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他们依靠自己的拚搏、奉献与进取精神,在360行中当上了状元,不仅成倍成倍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且每个人都带出了数百名高徒,把科技的种子播撒在更加广阔的岗位上。仅郑州铁路分局搞的一个青工科技创新活动,近年就推出上千项科技成果。其中有50多项在全路推广,创造经济效益2亿多元。
在二七塔的西边和东边,分布着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郑州市的新兴产业和2003年570多亿元的工业增加值,主要都是在这两块昔日的荒地上实现的。当这些新兴产业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递增的时候,人们不仅惊叹04机、中原显示大屏幕、王码电脑、艾滋病诊断试剂、金刚石磨具等近500种高新技术产品创造财富时近乎神话般的神奇,也惊叹那些穿西服、打领带、夹着公文包甚至开着自家车上班的帅哥靓妞们。他们是新一代的产业工人!他们虽然戏称自己为打工仔,但他们大部分都拥有学士、硕士学位,甚至博士学位也不稀奇。郑州市每年的新增产值大部分都是从这一帮产业工人的脑海里、指缝间流淌出来的。
郑州,一个因举行铁路工人大罢工而被共产国际称为“中国工人自此登上国际无产阶级革命政治舞台”的地方,一个因在中国建成第一个铁路交通十字中心而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在新世纪里正在谋划着更大的布局,建设中原城市群、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争当中原崛起的龙头……
相关阅读推荐: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 责任编辑:红色教育03
版权所有http://www.hsccjy.com(河南红色传承教育培训中心)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龙江县劳模大会先进单位
【下一篇】: 气壮山河与“二七”的历史功绩